化妝品級白油檢測
發布日期: 2025-04-16 15:53:33 - 更新時間:2025年04月16日 15:55
化妝品級白油檢測項目及標準解析
化妝品級白油(礦物油)是化妝品中常見的潤膚劑、封閉劑和溶劑原料,其純度與安全性直接影響產品品質。以下為關鍵檢測項目及技術規范:
一、理化指標檢測
-
外觀與顏色
- 檢測方法:目視觀察或比色法(ASTM D1500)。
- 標準:無色透明、無懸浮物或雜質,顏色等級≤0.5(Saybolt色度)。
-
密度(20℃)
- 范圍:0.82-0.89 g/cm³,反映分子結構純度。
-
運動粘度(40℃)
- 方法:GB/T 265 或 ASTM D445。
- 意義:影響膚感,低粘度(輕質)適合乳液,高粘度適合膏霜。
-
折光率(20℃)
- 標準值:1.46-1.48,異常值提示雜質或碳鏈結構問題。
-
紫外吸光度(UV Absorption)
- 關鍵波長:260-350 nm(檢測多環芳烴PAHs殘留)。
- 限值:中國藥典規定280-400 nm吸光度≤0.1。
二、安全性關鍵檢測
-
重金屬殘留
- 項目:鉛(≤1 ppm)、砷(≤0.5 ppm)、汞(≤0.1 ppm)。
- 方法:ICP-MS或原子吸收光譜(GB/T 7917)。
-
多環芳烴(PAHs)
- 致癌物篩查:苯并[a]芘、?等16種歐盟REACH管控物質。
- 限值:總PAHs<0.1 ppm,單項<0.005 ppm(EFSA標準)。
-
礦物油飽和烴(MOSH/MOAH)
- 風險:MOSH可能蓄積人體,MOAH含潛在致癌物。
- 檢測:GC×GC-MS聯用技術,歐盟SCCS建議MOAH不得檢出。
-
微生物限度
- 標準:需氧菌總數≤100 CFU/g,不得檢出銅綠假單胞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(參照《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》)。
三、毒理學評價
-
皮膚刺激性/腐蝕性
- 方法:體外重建表皮模型(EpiSkin™)替代動物實驗。
-
致敏性
- 檢測:局部淋巴結試驗(LLNA)或人重復斑貼試驗。
-
亞慢性毒性
- 要求:28天重復劑量經皮毒性試驗,確保無系統性風險。
四、功能性驗證
-
氧化穩定性
- 試驗:加速氧化(80℃/14天),檢測酸值、過氧化值變化。
-
配伍性
- 驗證:與乳化劑、活性成分共混后的穩定性(離心、凍融循環)。
五、標準對照
- 中國:《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》+《中國藥典》白油標準
- 美國:USP-NF(醫藥級)及FDA 21 CFR 172.878
- 歐盟:EFSA 2012/1775 + SCCS/1638/21意見稿
六、檢測機構選擇建議
優先通過 /CMA認證實驗室,關注其對CIR(化妝品原料評價)的熟悉度。建議定期送檢,尤其原料批次變更時需重新評估。
注:隨著歐盟對MOSH/MOAH管控趨嚴,建議企業采用GC-FID或二維氣相色譜提升檢測精度,避免貿易風險。
通過以上多維檢測,可確保化妝品級白油滿足安全、有效及合規要求。
分享
上一篇:復合洗衣皂檢測
下一篇:洗手液檢測
以上是中析研究所化妝品級白油檢測檢測服務的相關介紹,如有其他檢測需求可咨詢在線工程師進行了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