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B 17509-2008 汽車及掛車轉向信號燈配光性能




本標準規定了汽車及掛車轉向信號燈配光性能的技術要求、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。
本" />

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囗交-bbwblowjobtube大乳-少妇免费直播,波多野结衣永久免费视频,久久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啊灬啊灬啊灬快灬高潮了学长

歡迎訪問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官網!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實驗室 > 材料實驗室 > 建筑材料

汽車及掛車轉向信號燈檢測

發布日期: 2025-04-16 07:05:11 - 更新時間:2025年04月16日 07:06

汽車及掛車轉向信號燈檢測項目報價???解決方案???檢測周期???樣品要求?

點 擊 解 答??

汽車及掛車轉向信號燈檢測項目詳解

一、功能檢測

  1. 點亮與響應時間

    • 標準要求:轉向燈開啟后應在0.3秒內點亮,關閉時無延遲。
    • 檢測方法:使用高速攝像機或光電傳感器記錄操作至燈光響應的延遲。
  2. 閃爍頻率

    • 標準范圍:60~120次/分鐘(通常設定為90±30次/分鐘)。
    • 異常處理:頻率異常會導致快閃提示(常見于燈泡故障或線路接觸不良)。
  3. 同步性測試

    • 左右同步差:同一車輛左右側轉向燈閃爍相位差不超過10%。
    • 掛車同步性:牽引車與掛車轉向燈需同步閃爍,延遲不超過50ms。
  4. 故障警示功能

    • 電路監測:當燈泡損壞或線路斷路時,儀表盤應顯示故障標志,或通過快閃(≥150次/分鐘)提示。

二、光學性能檢測

  1. 光色與色度坐標

    • 色度要求:琥珀色(前/側)或紅色(后),符合GB 4785規定的色度坐標范圍(如琥珀色x=0.5450.595,y=0.3950.435)。
    • 檢測工具:分光光度計測量光源色度,排除偏色或混色問題。
  2. 發光強度

    • 主光軸強度:前轉向燈≥200 cd,后轉向燈≥80 cd(測試距離25m)。
    • 發散角度:在H-V(水平-垂直)±10°范圍內,強度不低于主光軸的50%。
  3. 亮度均勻性

    • 均勻度要求:發光面任意兩點亮度差異≤4:1,避免局部過暗或漏光。

三、安裝規范檢測

  1. 數量與位置

    • 汽車:前后各2個(左右對稱),側面可選裝(掛車強制安裝側面轉向燈)。
    • 掛車:至少1個后轉向燈,長度>6m需增加側面燈。
  2. 安裝高度與間距

    • 離地高度:350mm~1500mm(掛車后燈可放寬至≤2100mm)。
    • 橫向間距:同側轉向燈間距≥500mm,確保多車道可見性。
  3. 可視角度

    • 水平視角:前/后燈在±80°內可見,側燈覆蓋車身側面至±60°。
    • 垂直視角:至少上下各15°,適應坡道及高低路況。

四、電氣性能與耐久性測試

  1. 電壓適應性

    • 工作電壓范圍:9V16V(12V系統)或18V32V(24V系統),波動下功能正常。
  2. 電流穩定性

    • 負載波動:額定電壓下電流波動≤10%,防止過熱或閃爍異常。
  3. 防水防塵等級

    • IP防護:至少IP54(防塵5級,防濺水4級),淋雨測試后無進水短路。
  4. 耐久性試驗

    • 連續閃爍:5萬次循環測試(通斷比1:1),試驗后光通量衰減≤20%。

五、環境適應性測試

  1. 高溫/低溫測試

    • 條件:-40℃(8h)→85℃(48h),恢復常溫后功能正常。
  2. 濕熱循環

    • 方法:40℃、95%濕度下循環48小時,檢查金屬件銹蝕與塑料變形。
  3. 振動與沖擊

    • 頻率范圍:10Hz~500Hz隨機振動,模擬行駛中顛簸對焊點及緊固件的損傷。
  4. 鹽霧腐蝕

    • 測試時長:24小時中性鹽霧試驗,外殼與觸點無可見腐蝕。

六、法規符合性文件審核

  1. 技術文件:產品規格書、電路圖、材料清單(需注明阻燃等級)。
  2. 測試報告:第三方實驗室出具的EMC(電磁兼容)、光色認證等報告。
  3. 認證標志:CCC認證(中國市場)、E-mark(歐盟)等標識的合規性。

結論

轉向信號燈的檢測需兼顧功能、安全與耐久性,企業應建立從設計到量產的全流程質量控制體系,定期校準檢測設備(如積分球、暗室測光系統)。對掛車等特殊車輛,還需考慮多路信號傳輸的兼容性。通過系統化檢測,可有效降低車輛因信號燈故障引發的交通事故風險。

:實際檢測需以新版標準及行業規范為準,本文內容供技術參考。


分享
上一篇:汽車及掛車側標志燈檢測 下一篇:金屬非金屬礦山在用空氣壓縮機檢測
以上是中析研究所汽車及掛車轉向信號燈檢測檢測服務的相關介紹,如有其他檢測需求可咨詢在線工程師進行了解!

前沿科學公眾號 前沿科學 微信公眾號
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
中析公眾號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眾號
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
中析微視頻 中析研究所 微視頻
中析小紅書 中析研究所 小紅書
京ICP備15067471號-35版權所有:北京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